这个寒冬,《狗十三》将再次“消失”吗?

2018-12-14 07:33 电影引力波
  • A+

凤凰网娱乐讯(文/卢森) 当大家都在为《海王》欢呼呐喊时,《狗十三》正在经历这个寒冬的考验。屈服于市场规律,《狗十三》排片量正在被挤压,排片时段越来越不好。在这个高度娱乐化的电影市场中,优质的国产影片却面临的如此残酷的市场压力。但正是如此,我们才应该从娱乐至死的环境中清醒过来,反思我们社会的问题,我们的家庭存在的病症。

《狗十三》不应该被掩埋在冬雪之中。

电影开场,李玩就说:“要是有平行世界就好。”

很可惜的是,无论我们再怎么幻想,也只能经历一次生活。

李玩的生活是,一个普通的13岁少女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都有李玩的影子。它并没有许多国产青春电影中高度戏剧性的情节,但恰恰这样日常的真实生活细节,才击破了观众的防线。

《狗十三》关注到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忽视的、遗忘的、几十年来都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的事情。

13岁的少女李玩,本来应该是像风一样肆意生长的时候。但在传统教育中,孩子拥有自由的想法和情绪都是出格的表现。父母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好让孩子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的人。正如曹保平导演说的,这部电影就是讲述在父权社会下剥夺孩子自由纯真意志的故事。

各种“帮助”孩子成长的手段,羞辱、咒骂、暴力等等,这是父母能让孩子听话的最便捷的方式。影片中唯一一次出现的暴力片段,是在丢狗之后,因为李玩执意要找狗,父亲一怒之下打了李玩。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家庭中,可能发生无数次,且更为严重。在中国教育中似乎并不存在家庭暴力的问题,亦或是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而只是将它视作一个十分高效的管教孩子的方式——通过使孩子羞愧、害怕来达到目的。

从李玩最初的奋起抗争,叛逆,到最后的顺从的吃下酒席上大人递来的狗肉,礼貌的说着谢谢。马洛伊·山多尔曾写过,“人们由于苦难而得到净化,变得更好、明智和洞察,这不是真的。他们会变得更冰冷、看破红尘和麻木不仁。”李玩在这样的中国式家庭的意识形态的塑造下,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改变了姿态,选择了麻木,学会了讨好,变得懂事。

影片中父亲也并不是不关心李玩,他会关心李玩的成绩和兴趣爱好,会承诺带李玩去天文馆,会高兴地跟李玩聊自己往事。只是相对来说,李玩在父亲的生活中,似乎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

父亲和后妈生了小弟弟,本来是庆祝李玩考得好的一天,变成了给弟弟庆生的一天。亲戚朋友围拢在弟弟旁,李玩站在了人群的最外围,显得格格不入。

父亲承诺去看的天文馆,也因为在酒席上社交而步步推延,不敢惹怒酒局朋友,直接就说出来李玩的事情并不重要。

就连李玩跟父亲提过的她喜欢的滑冰,也被父亲拿去让弟弟去学习参加兴趣班。

但真正引发矛盾的,是爱因斯坦。

父亲为了补偿李玩,给她买了一条狗。李玩最初并不喜欢,但是经过日夜相处,已经渐渐地将狗视为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她喜欢物理,所以给狗取名为爱因斯坦。李玩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却并不喜欢爱因斯坦,因为他们觉得“畜生怎么能和人同吃同谁呢?”但是,一次不小心,爷爷在买菜的时候不小心将爱因斯坦看丢了。

家里人如何解决的呢?

先是用继母送轮滑鞋给李玩当礼物来转移注意力,看实在瞒不过去了,父亲就开始进行我们最熟悉的道德绑架。

“快中考啦,狗的事情就先放下吧”。

“你看爷爷腿脚不方便也帮你找狗,你要原谅爷爷啊”

李玩反问:“你们有找过狗吗?”大家都沉默了。

一旦出现问题,父母的应对方式不是反省、不是道歉、不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是选择搪塞孩子“任性”的情绪,甚至选择用谎言来逃避问题。

在后妈的建议下,家人最后找了一条狗谎称是爱因斯坦塞给了李玩。不论李玩如何争辩,家里人一口咬定这就是爱因斯坦,李玩的“不配合”就是不懂事,找麻烦。

狗,在家人眼中,就是畜生,用来安抚孩子的玩物,哪只都一样。家人再买一条狗的谎言,忽视了问题真正的矛盾,拒绝和孩子沟通,企图强制性的让孩子接受设定好的结果,然后赶紧让事情翻篇。李玩的情感需求和自我意识,在家人看来,就是麻烦。

李玩直接表达自己的痛苦不满所导致的结果,是父亲的暴力。

父母想要驯服孩子的野性,他们并不知道那是自然生长的天性,孩子有时跟畜生没什么区别。暴力,是最有效的方式。

暴怒之后的父亲一把抱住李玩,用轻柔的语气说了一句:“爸爸也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似乎成了影片中最重的话语,压得李玩喘不过气。

自始至终,父亲都没有考虑过李玩的感受,一切对与错的基准都是以父亲个人标准出发。曹保平导演也曾聊到过家庭矛盾的原因很多都是源于父母与孩子的不平等,中国家庭的传统思维就是孩子必须听父母的。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需求也不能被听见。

新来的爱因斯坦被弟弟在厕所欺负,后妈不问缘由就说狗疯了,父亲第一反应也是去打狗。在李玩眼中,这一刻,自己的处境似乎就和狗一样。看到在自己安抚下渐渐稳定的爱因斯坦,李玩觉得愤懑,对狗的委屈感同身受,难过的掉下了眼泪。

在逐渐被驯化的过程中,李玩学会了用成绩讨好父亲,用酒席上的乖巧来使父亲开心,她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逃避现实。她成了懂事、听话的孩子。

但是有一天,父亲在车上突然鼻酸,流着泪给李玩道歉:“爸爸不是个好爸爸。”也许,李玩等了这个道歉太久,久到她听到的时候似乎有些麻木,都等到李玩已经磨灭了自己所有的棱角和意志,这个迟到的道歉,太晚了。然而现实中,有多少人等到了那句道歉呢?

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看完《狗十三》后,误解都得到原谅,道歉都回报以爱。希望正在成为父母的人们,看完《狗十三》后,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经历李玩的“成长”。

本文系凤凰网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人:廖艺舟 PK131
热点新闻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