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芳华》致敬:因为她给予了一代军人纯真追忆!

2017-09-21 20:18 叫我金主编
  • A+

原标题:【第一军情】向《芳华》致敬:因为她给予了一代军人纯真追忆!

这篇文章是南京政院王传宝教授的作品,首发于贾永社长创办的“第一军情”微信上。两位老大哥都是大校,贾社长还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亲历者,看了《芳华》都非常激动。贾社长和我的观点一样,这部电影和《战狼2》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下面请看传宝教授的评论:

《芳华》是属于一代人的芳华。对于那场并不遥远的战争,我们欠了军人太多,欠了勇敢者、牺牲者太多。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之后,我们几乎没有再看到对于那场战争的艺术展示。冯小刚说:“这个国庆,陪父母去看《芳华》。”这样一句宣传词,其实是个不错的提议!

第一军情作者:肖余恨

9月15日,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在首都电影院举办省亲专场。我有幸与著名军事记者、第一军情创办人贾永先生一起来到现场,先睹为快。

小说《芳华》早就看过。因为我的导师蒋建新先生,早年曾与《芳华》作者严歌苓在同一个部队文工团,对严歌苓比较了解。看过小说后,我还专门致电导师,向他推荐。虽然当时也曾比较感动,说老实话,留下的印象并没有特别深刻。因此,在观影前,尽管有所期待,但并没有那种特别的奢望。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炒作,已经让我免疫甚至淡然了。冯导虽是一流的大导演,执导过许多具有突破性的影片,比如《一九四二》《集结号》,很有想法,票房也不错,不过在我看来,也就那样罢了。

电影开始后,感觉很平常。一边观影,一边努力从脑海中链接小说的情节。发现有许多地方与细节已经被改动了。电影中,让刚从北京领奖回来的“活雷锋”刘峰到街上抓猪的戏谑手法,让你不由得轻松起来。但这样的轻松和调侃,完全是一个陷阱。美好与悲情的冲突、反差越大,撕裂人心的力量自然就越大。

我的年龄,虽然对那个时代还没有亲身体会的痛感,不过,多年的文学阅读经历,还是让我完全可以移情。《芳华》呈献给观众的,是那个时代的断面。没有将严峻的现实展示开来,但通过不同人物的背景所勾连的片段和细节,完全可以触摸那个时代的纯净乃至荒谬。

不过,呈现给观影者的,却是由文工团员的美好青春和鸡零狗碎的矛盾而混合在一起的混沌。具体情节和细节,我就不过多剧透了。

随着情节的推进,每个人物的性格渐渐清晰起来。有两个人物,是不能不说的。一个是小县城长大的主人公刘峰(黄轩饰),这个雷锋式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另一个是受到刘峰关照的北京女孩何小萍(苗苗饰)。这两个草根式的人物,在人物众多的团体里,注定是悲剧性人物。电影的叙事手法,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示的。“我”,也就是电影里的叙事者,因为父亲被打倒,让她能够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刘峰和何小萍。但何小萍从幸运地进入文工团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笑话”,这种叙事手法,让你不能不对这个美丽女孩的命运格外担忧。

所有的悲剧都是从美好被撕碎开始的。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这撕碎做准备。因为听了邓丽君的歌曲向自己一直暗中喜欢的女孩表白,而在情不自禁强行拥抱时又正好被好事者撞见,一切就像断崖一样发生了巨变。时代的冲击和张力,让人物的命运,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一样,无法掌握。刘峰被贬回边防连队,何小萍也因为对刘峰的同情而抗争而被逐出文工团,到野战医院当护士。

那场著名的南疆还击作战,让所有的人物,再次在这个逼仄的场景里相遇。冯小刚用一场长达六七分钟的长镜头,将战争的残酷炸裂般推出来,这会让你喘不过气来。流血、牺牲,是那样的直接,那样的极其粗暴,似乎有一只大手,在将人物的命运进行搓揉。结果,在这场战争中,刘峰丢了一只胳膊,而因为英勇救护伤员的何小萍也成了英雄。何小萍自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后就一直遭遇白眼受人欺侮。突然成为英雄的巨大抬头,让她精神崩溃失常了。所有的美好似乎都被摧毁。当音乐唤醒何小萍,她独自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时,我听到了周围观众的一片片抽泣声。

……

战后若干年。当年的战斗中的英雄副连长刘峰,已经落魄到帮人运货的地步,在一座南方沿海城市,他遭遇联防队员的欺压,怒而抗争,结果被打掉了假肢。这一幕恰巧被当年文工团的女战友,也就是曾经欺负过何小萍的那位军长的女儿碰到。已是中年妇女的女战友怒不可遏,暴喝一声:“操你妈,你们敢打战斗英雄!”一句非常熟悉的国骂,居然一下子让我再次泪奔。影院内没有平时那种笑声,有的只是低低的抽泣声。也许,所有的生活际遇,都会在这一刻涌上每个人的心头,时代的变化和冲撞,在这一瞬间迅速迭化起来,让人五味杂陈。

到此,你不能不佩服冯小刚的勇敢,更不能不佩服冯小刚的手段。他将许多的丑陋和残酷都虚化了,但却极有智慧地试探着人们的底线,以较大的尺度闯关成功了。可以说,这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之一。对于那场战争,我们欠了军人太多,欠了勇敢者、牺牲者太多。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之后,我们几乎没有再看到对于那场战争的艺术展示。这样一句粗口,让你觉得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甚至那么美好、那么正义。

冯小刚的聪明,在于他能够将那个并不遥远却也几乎让人忘却的时代的混乱、迷茫、青春、美好,以艺术化的手法,进行了处理。你可以感受到残酷和无奈,但又有着一张或隐或现的面纱,将她柔化了,并不觉得过分。所有年龄段的人,似乎都能从这部电影里找自己熟悉的或者想要的东西。用冯导话来说,“这个国庆,陪父母去看《芳华》”。这是电影的宣发口号,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诉求。强烈的带入感,将会超越身份、年龄甚至时代,让观影者在电影中触摸到一种美好的情绪。

其实,就对人性的把握而言,我以为这部《芳华》是可以走出国门的。与其说这是有过军队文工团经历的冯小刚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部怀旧之作,不如说是他在以这种艺术方式向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致敬之作。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美国往事》,恐怕不算过分。有位哲人说过,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被时代遗忘的悲凉透彻心扉,但人性的美好,却又如一抹温暖的亮色,让人重获生活的勇气。

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矫正我们被过度商业化的情感和生活,我们需要打捞沉没在时代水底的美好人性,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过往的粗粝和愤激,我们更需要用一场酣畅的泪水来洗涤我们麻木了的情感。这一点,《芳华》做到了。

54岁的贾永有过南疆前线血与火的经历。电影结束后,主持人把话筒递给了他,未曾开口,贾永便哽咽了,只说了句:“向小刚导演致敬,向那一代人的芳华致敬!”影院里掌声雷动——此刻,影片中的音乐旋律《世上有朵美丽的花》还在耳畔久久回荡……(作者为军队院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责任编辑人:傅小旭 PK063
热点新闻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