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大众电影》2014华语 十大潜力导演

大众电影 2014-10-14 15:43:55


导演-赵薇
与中国电影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极度匮乏。在票房如火箭般蹿升的同时,对一部电影的判断标准却在产生偏差。正基于此,《大众电影》联合八大权威电影人评选出10位最具潜力的导演,我们希望它既是对青年电影人才的推荐,也对那些秉持正确价值观的电影人的支持,希望这些导演身上的朝气与创作力能真正带动中国电影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用他们的锐气扫掉现在中国电影身上的那些僵化的积习。
为什么 做这样一个评选的原因有二
当然我们绝不否认中国电影这些年的进步,特别是在市场的开掘方面,年均30%的票房增长,即将超过300亿的票房总数,《变形金刚4》更是以近20亿的票房,让好莱坞肃目。但也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电影内在的紊乱,商业成为第一诉求,而且对商业的理解极为浅薄,最终体现出的就是《富春山居图》以及很多类似的奇葩,它将商业完全理解为各种低俗元素的拼凑,当然更可悲的是,它是有效的。这样的示范导致的是对现在观众观影热情厚颜无耻的剥削,而在电影本身上面,则不思进取,更愿意去玩各种花招。说到底,现在的中国不缺钱,更不缺市场,唯一缺的是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点,我们觉得有必要鼓励一批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导演,他们能够正本清源,为中国电影示范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另一点,《大众电影》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杂志,自感有责任去扶植和鼓励那些优秀的青年导演,这是一个有责任心媒体的必由之路。我们不止是报道中国电影,我们更愿意深入到产业内部,为中国电影能拥有更健康的体质和方向牵线搭桥。
怎么做?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们找到了中国影坛上具有威望,同时也愿意扶植青年力量的电影人们作为评委。比如焦雄屏老师,她不止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也是这些年来很多优秀作品的幕后功臣,比如《蓝色大门》,比如《17岁的单车》。还有方励老师,他一直与中国这几年的商业大潮格格不入,他坚信电影还有着除了商品属性的另一面,它是一种作品,它有着高于一切的精神价值,也正是这种坚持,他先后制作了《观音山》《双重曝光》《后会无期》等一票可看性极高但又不落俗套的电影。这里面还包括秦海璐老师,她实际并非如一般人所想的纯粹的演员,她愿意去参与那些年轻导演的作品,同时在经济上和创作上也给予了这些作品以帮助,《钢的琴》《距阜阳六百里》,都是她艺术判断力和仗义疏财的产物。基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他们还包括戴锦华、芦苇、李少红、马可•穆勒、吴冠平。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支持。
正是这一群有操守又有眼光的电影人的参与,我们相信这个榜单在这个时代具有它独特的价值。
传递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这个榜单能对那些优秀的青年导演给予鼓励,也希望这些导演身上所拥有的东西能给华语圈的创作者们一个示范。
比如,他们的作者性。他们中的很多人起码证明了一点,在商业类型片的大框架下,他们仍然能够表达自我,商业并非粗制滥造的借口。比如路阳,他的《绣春刀》是热血动漫与现实主义美学融合的产物,他既触及到了生存的艰难,又有着武侠动作片的爽利与快感。比如赵薇,《致青春》既有着华丽唯美的青春爱情故事,但它对人性和人在现实中的选择也有着通透彻骨的批判。
我们欣赏他们对现实的关注。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而所有好的电影都是对当下真实或者变形的投射。我们可以看到张猛在《钢的琴》中,用华丽而夸张的歌舞所带出的一代人被时代抛弃的失落。我们可以看到韩杰的《Hello,树先生》中,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下,是整个时代价值观被金钱摧毁后的荒诞和虚无。
我们还欣赏他们对观众的尊重。虽然我们赞赏有些创作者在艺术上的纯粹,但对他们对观众的轻视却并不敢苟同。艺术最终说到底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沟通方式,过份固守自我表达的纯粹,有时候就丧失了艺术的本质,而成了僵化的姿势。而这次推荐的10位导演,都有着平易近人的导演风格,即使是艺术感最重的陈哲艺导演的《爸妈不在家》,我们也看不到玄幻的花招,他只是老老实实地深入到人性的深处,剥出那份最原汁原味的情感与触动。
因为相对于前辈们,这些年轻导演显然更多元,他们有的执着于视觉,有的钻研那些诡异的叙事,或者专注于记录这个快速变化时代中被落下的那些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并非被某种概念或者理念绑架的一代,他们有更真诚却更平和的表达欲望,他们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有更自觉也更自然的平衡。
我们希望这个微不足道的鼓励,能让业界知道,每个人的或大或小的成就都被人看在眼里,每个对中国电影往好的方向进步的努力都会被铭记。能让所有人知道,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而所有一切的源点,都来源于你内心的呼唤,来源于真诚,缺乏了这个源点,即使再宏大再华美,也不过是精美的垃圾。
评委简介
焦雄屏
(评委会主席)焦雄屏,中国台湾电影学者、影评家、剧作家、制片人,曾任金马奖评委会主席,人称“台湾电影教母”,一直是台湾年轻影人的幕后推手,监制过蔡明亮、萧雅全、郑芬芬、王小帅等青年导演的作品。
马可•穆勒
(评委)意大利电影史学家、制片人、影评人。20世纪70年代到北京留学,先后担任威尼斯等多个电影节的主席,将多部中国青年导演的作品带向国际,是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芦苇
(评委)电影剧作家、导演、编剧。他的编剧作品《疯狂的代价》《黄河谣》《霸王别姬》《活着》《秦颂》《红樱桃》和导演作品《西夏路迢迢》在国内外屡次获奖,周晓文、叶大鹰、王全安等导演年轻时期都曾与芦苇合作而成名。
李少红
(评委)导演、制片人、编剧。代表作《恋爱中的宝贝》《血色清晨》《四十不惑》《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2 011年她出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发起了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帮助和鼓励了众多青年导演。
吴冠平
(评委)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学博士,前《电影艺术》杂志主编,主要从事电影批评与创作,非常关注中国青年导演的成长和作品,与朱文、李芳芳、高群书、杨树鹏、刘杰等青年导演进行过深入对谈。
戴锦华
(评委)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不仅从事大众传媒及文化研究,也做电影批评工作。她在中国当代电影、青年导演发展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等方面研究颇深。
方励
(评委)制片人、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参与过《二次曝光》《观音山》《安阳婴儿》等多部电影制片工作,合作过的青年导演有王超、李玉、娄烨,2014年与韩寒合作《后会无期》,票房超过6亿。
秦海璐
(评委)演员、编剧。曾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奖,代表作《榴莲飘飘》《像鸡毛一样飞》《冬至》《钢的琴》《到阜阳六百里》等,与张猛、陈正道、杨采妮、马俪文等多位青年导演合作过。
十大潜力导演评选规则
导演长片作品在三部以内。 年龄45岁以下。创造了独特风格,更新了华语片审美,对中国电影工业有良性促进作用。 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014华语10大潜力导演名单:赵薇、陈哲艺、韩寒、薛晓路、路阳、乌尔善、忻钰坤、范立欣、韩杰、张猛
热门跟帖
打开客户端查看评论
精彩推荐
点击访问手机凤凰网